“多年前我曾在贵阳居住过一段时间,那时候在家不敢开窗,出门身上落灰,加上酸雨的污染非常严重,居住体验十分糟糕。2022年有幸再去了一趟贵阳,开门见山,推窗见绿,黔灵山公园、登高云山森林公园……”网友@尘埃感叹道。
“千园之城”贵阳名副其实。梵净山上,清新空气沁心脾;六冲河边,一江春水向东流......在低纬度高海拔的贵州,天蓝、地绿、水清、气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响亮的品牌,也是最大的优势。
其实,近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重塑着贵州的发展。
万山朱砂古镇,曾经的矿区变成了绿意盎然、景观别致的全国典型区域土壤污染防治示范区,废弃多年的尾矿库,已成为碧水绿树、湖光山色的怡人景区。纳雍县骔岭镇,昔日开采煤矿留下的“伤疤”,变身青葱的茶园,万亩茶海成为当地群众从能矿经济向绿色发展转变的重要支撑。走进赫章县海雀村,苍翠挺拔的华山松从村头绵延至山顶,30多座郁郁葱葱的山坡见证了海雀村从“苦甲天下”到“林茂粮丰”的转变,村民人均收入已超万元,绿水青山成为海雀村民的“金山银山”。
据报道,贵州也在积极探索生态权益出让和生态补偿,促进生态调节类产品价值直接实现。比如,贵阳在绿色效益、能源消费、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等方面全面发力,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旅游业和大健康产业,引导产业结构逐步向节能、低耗、低污染方向转型升级,建成一批绿色化、循环化产业园区,以绿色赋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与青山绿水呼应,“风机”已成为贵州乌蒙高原上的一道亮丽风景。在位于威宁自治县的仙水窝农业光伏电站内,一排排硅晶板迎着太阳不断吸收能量。
仙水窝农业光伏电站站长毕凯介绍:“仙水窝光伏电站分为仙水窝、乐利、松木坎、箐口营四个项目,总投资14.7亿元左右,总供电容量300兆瓦。”
据了解,依托得天独厚的光热和风能资源优势,威宁自治县抢抓国家鼓励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机遇,加快推进以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为主的新能源产业,带动效应日趋显现,发展后劲持续增强,新能源产业驶入了健康发展轨道。
“十三五”以来,贵州现代能源加快推进传统能源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推动全省能源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清洁能源占比达52.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1个百分点。新能源装机5年增长5倍,光伏发电装机3年增长6倍,全国排名上升10位。
由此可见,这是“双碳”目标下,贵州现代能源转型发展之路。值得关注的是,其中,“大数据”也成为贵阳重要的“名片”之一,为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据介绍,在大数据与大生态相融合方面,贵阳建成的林火远程视频监控点的森林防火地理信息系统和林火远程监控系统,可是通过森林防火指挥中心操控一个按键,将目光锁定在数十公里外的密林间,即森林防火数字化管理让森林防火监控指挥平台如云端“千里眼”。
此外,通过开展河湖大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贵阳打造了“智慧水务”综合平台,实现对截污沟污水的累计流量、损失流量等水文参数,截污沟污水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等水质参数进行自动监测,治水迈向智慧化。
贵州地处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中心,地质结构稳定,高海拔、低气温,能源资源丰富,电力价格较低,天然的优势铸就其成为储存数据的理想之地。
2015年2月,经工信部批准,贵阳、贵安新区共同创建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中国数谷”正式落户省会贵阳。同年5月,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暨全球大数据时代贵阳峰会举行。2016年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正式揭牌。2018年,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会员数量突破2000家,大数据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2021年,贵州获批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成为国家“东数西算”重要算力基地,贵阳贵安数字经济发展迎来新机遇。
借助大数据发展,贵阳还重点建设块数据(城市)综合服务平台、块数据(城市)运行调度中心等“数智贵阳”项目,探索建立“一网统管”的城市智慧管理贵阳模式,构建智能城市基础设施网、生态感知网,加快推进智慧环境监测、智慧市场监管、智慧交通等项目建设,为城市社会治理提供“智慧方案”。
最后,如业界分析称,在双碳背景下,除了增加森林覆盖率和提高新能源使用率外,贵州正通过加快产业转型和升级,开展行业绿色化改造、资源绿色化利用,推动开发区绿色发展,强化绿色化科技创新等措施,深入实施绿色制造专项行动,加快该地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标签: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