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可以观察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喜剧的创新,并不围绕着演员,而是把编剧给前所未有地抬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图为金靖和伙伴们在最新一期节目中的作品《当男人踏进民政局》
陈熙涵
原创喜剧类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下简称为《喜剧大赛》)在“喜剧”这个“内卷到飞起”的领域上搞得风生水起。节目播出七期,已有多个作品喜提热搜、引发热议,实现了较大范围出圈,称得上是本年度喜剧类节目中一匹“黑马”。
而最新一期节目中的最大亮点,一定是金靖的翻盘。作为一个在国内一线女喜剧人中排得上号的人,金靖在《喜剧大赛》中的表现,可以用起起落落来形容,与她的表演风格一样,抓马感十足。在期待中登场,她的首次亮相便演砸了纵然令人意外,更令人意外的是,就在对她的质疑声渐成一片之时,她又出乎意料地打出了一手的“好牌”。
经过初赛与12支队伍的捉对厮杀,最新赛段聚焦于生活,也共鸣于生活。在20个日常生活场景的选项中,金靖与她的伙伴们,从民政局这一场景设定出发,演绎了一出当代青年男女渴望婚姻又害怕走进婚姻的图景式喜剧小品。
这个关于恐婚族的作品《当男人踏进民政局》,像是在当代年轻人心里装上窃听器,精准地切中了婚前焦虑这个情感痛点。通过一堵墙和在此牵出的一大堆人物,该作品在进进出出之间,打破了现实世界与想象的界线,用非常喜剧的方式,夸张地展示出结婚登记前后,男人状态的不同。从而将女性恐婚的心理,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外化。整部作品无论是创作深度和强度,还是形式与内涵,都做到了令人赞叹。与此同时,弹幕上无数飞来的“金靖归来”,则再一次将表演与内容间的辩证关系,摆到了喜剧这个话题的热议中心。
“两个金靖”道出了当代喜剧的忧伤
作为一个推新人的大赛,《喜剧大赛》找来的基本都是“生面孔”。在最初的25组喜剧人中,有默默无闻的“默剧之光”,有不为人所知的“腰部演员”,有跨界选手和“快要揭不开锅”的18线……而金靖的名字出现在参赛者队伍中,则让很多人大呼“想不到”。作为唯一的熟脸,节目组对她带热这个新节目的期待不言自明。令人意外的是,金靖的首战作品《自信放光芒》没激起半点水花便沉了,全场最低分让人怀疑她做回老本行喜剧后是否灵气尽失,几位评委的评价更是直接:徐峥直言“看不下去”,黄渤则建议她“聪明的话,跟别的编剧去合作一下”,潜台词是作品的内容太单薄,仅靠夸张的表情和不合时宜的挤眉弄眼只会让观者心生厌烦,进而出戏。
说起金靖,很多人都会想到2020年春晚,一段由她和黄晓明带来的快嘴小品《机场姐妹花》成了那年杀出的“黑马”。金靖一夜成名,成了一线女艺人。此后,综艺和影视资源一路高走,没人会想到这位前途不可限量的女明星,会在《喜剧大赛》上摔一跟斗。
是金靖不会演戏了吗?不,金靖还是那个金靖。观众的不买账,可能并不是我们表面看上去的那样。黄渤的话里倒是透射出了蛛丝马迹――当下喜剧的窘境可能并不在于缺少会演的喜剧明星,而是少了高格调的喜剧作品!
目前,中国的喜剧综艺数量井喷,看上去拥有充沛的创作力。但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是,这些年喜剧综艺开始越来越难了。《欢乐喜剧人》从第一季豆瓣8.3分降至第七季3.4分;郭德纲带着他的爱徒们打造的《德云斗笑社》反应平平;《笑起来真好看》请来了沈腾、李诞、谢娜这三个搞笑巨头,依然救不回尴尬被“怼”的场面;即使是央视的《金牌喜剧班》,请到陈佩斯、郭德纲与英达这样的戏剧界大拿坐镇,也挽回不了喜剧类综艺持续低走的颓势。
这些节目之所以让人“笑起来很尴尬”,究其根本是内容输出已成短板,喜剧创作难以为继。比如,动不动就拿陈年老梗出来糊弄人,或者拿丑星的长相来开涮。一些毫无逻辑的生硬搞笑,远离现实让人着急。而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现象,还是因为国内无论是戏剧界还是影视界,都缺少精神成熟、质量稳定的喜剧编剧。而金靖的“翻车”恰恰说明,即使是一个个人能力出众的演员,要是缺乏创作的能力会有多么的致命。反过来,一档喜剧综艺、一个喜剧明星之所以能成功,倚靠的必须是内容和创作。古往今来,最厉害的喜剧大师,几乎无一例外的是“创编演”于一身的全才。
喜剧的内容输出是首要的,然后才是明星
《喜剧大赛》比到这会儿,足以说明问题。初赛时25个节目,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其中的缘由当然和演员的能力有关,但更直接的是与本子的创编挂钩。最终进入第二赛段的12个作品无一例外,文本都是基本有说服力的!
相信很多观众,已对几位编剧留有深刻印象。比如节目播出时多次被“大赛”主理人马东提到的六兽。《互联网体检》《站台》《这个杀手不太冷》,这三个初赛阶段十分有记忆点的作品,无一例外都出自这位编剧之手,无怪乎徐峥要当场抛出橄榄枝,邀他来为自己的喜剧片写剧本。
从这档火得不行的综艺中,可以观察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喜剧的创新,并不围绕着演员,而是把编剧给前所未有地抬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以往躲在幕后的他们,不仅坐到了台前,而且优秀作品的编剧一定会被请出来,给大家介绍作品的创作思路。早前,马东在接受采访时说过,《喜剧大赛》的重点并不是“生产喜剧明星,而是关注喜剧作品诞生的过程”。在他看来,喜剧的内容输出是首要的,内容好了必然催生喜剧明星。不得不说,马东不愧是相声大师马季的儿子,比现场接梗能力更强的,是他深谙喜剧的门道。鸡和蛋的关系,一目了然十分清晰。
除了六兽,观众们还对一位选手印象深刻,他就是大锁。第一第二赛段,大锁贡献的是《偶像服务生》《时间都去哪儿了》这两个作品。看下来,这二者其实都不具备复杂的戏剧结构,但巧妙的是,都因找到了最能与观众共情的点,而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大锁对喜剧的理解,让人想到马克・吐温的一句名言: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的幽默才会不朽。如今,一些喜剧综艺不好笑的原因,可能就是没了生活。《偶像服务生》其实就是一个饭店老板招聘服务员,应聘者把参加选秀那一套流程套用到面试环节,碰撞出一系列的喜剧效果。该作品只单纯给出一个框架,剩下的就是在现实中找东西填进去。但观众对“那鱼完了”影射的“内娱完了”,还有“回锅肉”“私生粉不算粉”等台词是可以即刻产生共鸣的,这些东西一出来,哪怕技巧上没那么精致,巧妙,也足够产生巨大的效果。换句话说,这些是特别能与观众产生连接的。在《时间都去哪儿了》中,这种连接体现得更明显了。故事依旧简单,一个上班族晚上要赶稿,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但他却无时无刻地被各种网络平台的信息所吸引,无法投入到工作中去。作品先后拿微信,微博,抖音说事,每个点其实都只是略微展开,就达到了极佳的效果。为什么?因为年轻观众对这些生活细节的共情感太强了,以至于产生了“是不是把摄像头装进了我家”的错觉。这样的本子,甚至只需提出问题,张力便已然产生。
互联网时代,生命力长的喜剧类型,永远是要贴在热点之上进行输出的。而纵观那些被节目剪辑或淘汰掉的作品,不是它们劣质,而是它们想表达的东西,很难在互联网语境里得到共鸣。
第六期中,一个漫才作品以近乎离谱的荒诞性再上热搜。来自成都的土豆、吕严演出了《父亲的葬礼》,微博阅读量迅速超过2亿,刷屏各大社交媒体,还让两个学院派戏剧人徐峥和于和伟差点吵了起来。这个笑点密集、节奏超好、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却“毫无逻辑”可言的漫才作品,背后藏着一个让人笑不出的逻辑。该作品讲述了父亲去世之后,来吊唁他的人,儿子几乎一个都不认识。下属、黑帮老大、科学家、甚至荒诞不经的“半人马”……这些人的到来,让儿子十分震惊,也十分崩溃。来宾口中描述的父亲,是一个儿子所不认识的陌生人。最终,让导师们和观众们“疯了”的是,“土星”竟然也来吊唁起父亲……在这里,作品以超现实、超常理的荒诞色彩走向了高潮,让人笑疯了之余又不禁深思:你是不是从来没真正了解过你的父亲?
最终,这个作品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喜爱。在它的黑色幽默中显露着悲剧的底色,它从某种程度上接近于蒂姆・波顿在电影《大鱼》中所要表现的――男主角一直不相信父亲吹嘘的那些奇幻经历,最后在父亲的葬礼上,他发现那些奇奇怪怪的人和事的原型都是真实“存在”的。
有人说,喜剧的底色是悲剧,但喜剧的终点不一定止于悲剧。这些作品之所以被年轻人津津乐道,是因为它们脱胎于当代生活的一种鲜活表达。演员们用表演为我们创造和再现生活里最熟悉的、最抗拒的、最难过的、最烦恼的、甚至最想吐槽的方方面面,而这些东西,是我们曾经习以为常的喜剧里最为欠缺的。因此,很多人在这个节目上看到的,不仅仅是喜剧本身,而是喜剧带给所有人的力量。回到金靖的身上,如果她可以借此次状态的回升,领悟到一个喜剧演员对生活的发现和表达,应该处于和她个人表演风格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那么喜剧便可以顺着她的天赋流淌出全新的价值。
【编辑:刘欢】
标签: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