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15日电 (记者 高凯)两年前,以黑马姿态上映的《误杀》,成为2019年内地院线收官时的惊艳之作,如今,备受瞩目的《误杀2》将映,该片日前在京举行了专家观摩研讨会。
当日研讨会以“微光点亮世界,电影照进现实”为主题,影片导演戴墨,总制片人钱重远,编剧李鹏、刘吾驷与来自业界、学界、评论界的专家学者就影片的创作手法突破、情感表达挖掘、现实主义探讨等进行深度交流。
本次活动由中国电影基金会、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北京壹同传奇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电影基金会钟惦 电影评论发展专项基金、聚影汇(北京)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承办。
《误杀2》将映 主办方供图
作为之前年度黑马的后续,《误杀2》在题材和类型层面的持续探索,得到了众多专家的高度认可,部分专家认为,影片的推出标志着“误杀”系列已经初步完善。
据总制片人钱重远和导演戴墨介绍,《误杀2》取材自2002年的美国影片《迫在眉梢》,但在本土化的处理、反转剧情的添加、现实主题的提升等层面仍面临很大的挑战,既要有所创新,又要打造一个连续性品牌,曾前后修改了10稿。此外,在编剧、监制、声音指导、美术指导、剪辑等主创团队上,影片也延续了《误杀》的原班人马。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从文本与产业两个层面阐述了对影片的理解,认为相比于第一部,《误杀2》通过全新的故事,进行了新的思考、新的表达,强大的叙事能力、精巧的悬念设置、不断反转的人物刻画,让观众在“猜到与猜不到”之间,认同和接受影片的剧情,并产生共情。作为一部强类型影片,影片兼具了好看和优质两个特征,形成了一个成功的品牌效应,对于市场的促进和带动效应值得鼓励,也值得理论界予以高度的支持。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尹鸿认为,影片在主题、题材、演员阵容、故事视角等层面实现了“误杀IP”的巩固,用类型化的手法、流畅的叙事把家庭和社会两大内在驱动主题较好的结合在了一起,“黑暗中才能看到微光”的主旨也与《误杀》一脉相承,表达底层民众对社会结构不平等的反思和批判,最后的结局,也实现了道德和伦理的缝合。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代所长、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赵卫防从“误杀”系列的传承与拓展上进行了分析,认为影片通过医患题材,强化了剧情矛盾与冲突、预设了情感的痛楚与温情、挖掘了社会议题的深度与广度,更能触动观众;同时,《误杀2》实现了类型化的强化,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反转,带给观众更多的惊喜,显示了主创高超的剧作能力。但在反转的背后,又兼具人文思辨价值,达到了一种社会思考和精神思考的高度。
中国电影资料馆事业发展部副处长、著名影评人、策展人沙丹认为,《误杀2》的推出,让大众看到了另一个系列品牌IP形成的可能性,影片延续了上一部的诸多优秀特点,在情与法、公平与正义、底层民众的挣扎与抗争等层面的探讨上做了延续甚至是升级,未来,“误杀”系列可以通过社会议题的不断加入,打造开放式的系列。此外,影片构成了一种泛亚洲化的布局,拥有多国元素的融合,也拥有了代表中国电影走出去的可能性。
亲情主题是“误杀”系列始终强化的要点和要素,《误杀2》更是立足小人物,通过底层视角,塑造了一个为爱奋不顾身的父亲形象,彰显了平凡人物为爱而激起的非凡守护力量。
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主任周星认为影片在剧情、人设、现实透射上做了更深的触及,核心在于反转之妙、病患家庭之痛、社会思考之深,延续了“误杀”系列的主旨。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秘书长、影视风向标主编胡建礼表示,《误杀2》主题和风格实现了与上一部的统一,继续延续了“小人物对抗命运不公,父母为孩子与强权斗争”的主题,通过架空时间地点的设计,展示了医患、渎职等重压下底层人物的抗争,从而达到了情感的传递。
近几年,优秀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强势崛起,成为市场的一大主力,在引发观影热潮的同时,引导观众去关注当下个人、家庭、社会被忽略的真善美。编剧李鹏和刘吾驷现场分享了影片创作经验和初衷,表示在主题层面上,更希望找到一个“抓手”――反应社会现实话题、折射社会真实关照,唯有如此,才能够让观众代入其中,产生思考。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王一川认为,《误杀2》精准切中观众对社会正义的急切追求,在历经社会仁爱和社会宽容等要素的中介性过滤后,最终沉落到社会和解要素上,促成了观众与影片主人公的高度共情局面的生成。
本次活动的嘉宾主持,中国电影基金会投融资专项基金主任、聚影汇创始人朱玉卿,在最后的总结中指出,《误杀2》引导大家对社会不公的关注和探讨,唤起了大众的觉醒,而父子亲情的设定,也尤其符合中国人重视家庭与亲情的传统。
据悉,电影《误杀2》将于12月17日全面公映。(完)
【编辑:田博群】
标签: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