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转“正”:《山河月明》之后,历史正剧如何破局

古装剧转“正”:《山河月明》之后,历史正剧如何破局

未知
后台-模块-广告管理-内容头部广告位
后台-模块-广告管理-内容头部广告位

齐鲁晚报记者 刘雨涵

近日古装剧《山河月明》播出,基于史实的宏大叙事,流光溢彩的戏骨云集,以小见大的台词韵味,让人感受到已经许久不见的历史正剧的力量和底蕴。曾几何时,历史正剧是古装剧的中流砥柱,《三国演义》《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大明王朝1566》等经典之作熠熠生辉。宫斗剧、穿越剧、玄幻剧等古装剧类型的兴起,将历史正剧挤到市场的边缘,出现高投入、低热度、高门槛、低口碑、高风险、低回报的倒挂现象。在《山河月明》之后,还将有一批古装历史正剧待播,古装剧如何转“正”?

细节是历史的表情

《山河月明》于4月初播出,该剧以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登基为起始,讲述至永乐皇帝朱棣开创盛世,将明朝开国六十年的风云激荡尽数展现。该剧导演高希希表示,希望给观众呈现一部“有质感、有分量的历史正剧”。

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精致考究的服饰场景,鱼贯而出的历史人物,让观众感受到《山河月明》古装正剧的质感。仅第一集,有身份的出场人物就多达近30个。实力演员们纷纷为《山河月明》压阵,陈宝国饰演朱元璋,王姬饰演马皇后,张丰毅饰演徐达,王劲松饰演刘伯温,王庆祥饰演韩国公李善长,杜源饰演胡惟庸……网友戏称,这部剧是“捅了老戏骨的窝”。

随着剧情的铺陈,淮西集团与浙东集团的分庭抗礼逐渐显现,从宏观视角描绘明初朝堂的波诡云谲。而与此同时,《山河月明》也在朝堂之外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呈现出一幅充满人情味和烟火气的生活图景。高希希说,“细节就是历史的表情”。因此他对这部剧的创作理念是,在严肃的历史背景之下,从新视角窥见角色性格,从细节处凸显个体特质,以特征化的角色构建手法塑造历史人物。比如剧中的朱元璋,他会跟臣子谈起儿时糗事,跟马皇后打趣逗闷,因儿子贪玩而斥责“兔崽子”,也会把训罚孩子的夫子称作“老匹夫”,显示出其草莽气质。

其实《山河月明》早在2018年8月便杀青,3.2亿的投资额可以说是当年国产剧的天文数字。之所以积压4年之久,是因为《山河月明》几经删改才符合播出要求,其中主要是删减了许多没有史料佐证的宫斗权谋戏份,从原本的80集变为现如今的45集。

积压多时的《山河月明》率先播出,接下来还将有一批历史正剧作为重大历史题材剧集,有望很快登上荧幕。如聚焦唐初贞观盛世的《天下长安》,展现汉朝四百年历史的《大汉赋》,以清代康熙年间的黄河治理工程为线索的《天下长河》,以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传奇人生轨迹为载体的《阳明传》,以西施视角讲述吴越争霸的《浣溪沙》,还有唐代在西南地区维护民族团结的《盛唐南诏》等作品。

从霸屏到小众

历史正剧曾贡献了多部深植于国民记忆的经典之作。1994年的《三国演义》有着过亿的播放量。1995年的《武则天》当年收视份额达34.7%,1999年播出的《雍正王朝》更是在部分地区收视率一度超过80%,可谓真正的万人空巷。2000年之后的《大明宫词》《康熙王朝》《天下粮仓》《少年天子》《汉武大帝》等,也都是收视亮眼的口碑之作。

2007年《大明王朝1566》在湖南卫视首播,收视率不足0.5%,仅为当时湖南卫视平均收视率的四分之一,这成为历史正剧进入冰冻期的转折点。然而随着时间的推演,当年观众口中看不懂的晦涩之作,却成为网友眼中的神作。意境悠远的台词,深邃凝练的思想,神仙打架的演绎,让网友将《大明王朝1566》推向历史正剧的口碑天花板。对比其当年的惨淡收视,只能感叹这部剧生不逢时。

彼时,历史正剧正在被穿越、宫斗、玄幻等新型古装剧重重围剿,这些剧集更加偶像剧化,更能天马行空。还有架空朝代的权谋剧、借助历史背景的传奇剧等,也能让古装剧摆脱史实的束缚,更加放开手脚。而历史正剧受到创作周期长、制作成本高、必须尊重史实等影响,还经常会被历史粉举报、被专家学者诟病、被观众吐槽,出现高投入、低热度、高门槛、低口碑、高风险、低回报的倒挂现象,变成费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历史正剧从霸屏的主流古装剧一度变成了小众题材,越来越稀缺。

苍白的“网文剧”

近年来,有一批历史“偏正剧”“伪正剧”出现,但都难以叫好和叫座。这些“伪正剧”部分改编自网文,部分是对历史小说的“狗血化”改编。

比如《大明风华》想以女性视角串联起明朝五位皇帝的宏大故事,却由于过重的宫斗戏份而败坏全局,还因为史实错误漏洞百出,而被网友斥为“大明疯话”。《大秦赋》作为《大秦帝国》三部曲的续作,颠覆了原作严谨客观的叙事态度,改走“狗血”路线,将赵姬和的纠葛极力铺张,又塑造了一个优柔寡断、为情所困的嬴政形象。《大宋宫词》讲述宋朝第一位摄政太后刘娥的故事,同样由导演李少红执导,《大宋宫词》被宣传为《大明宫词》的姐妹篇。开播之后网友讥讽这是李少红“自己碰了自己的瓷”,新作与21年前相比只显示出创作和审美的倒退。

《清平乐》有着再现历史正剧风骨的野心,将原著中福康公主与内侍怀吉的感情主线,改编成以宋仁宗赵祯的一生为线索,全方位展现北宋全盛时期的“仁宗盛治”。然而言情网文的原著基础,让这部剧的朝堂戏份有着先天不足,照搬宋朝史书的文言文对白让人看得昏昏欲睡,也与后宫戏份有着严重的割裂感。而将温良恭顺识大体的曹皇后与恃宠而骄的张贵妃对立起来,人物的单薄又不足以支撑剧情发展,还是原著中主要刻画的徽柔与怀吉的这条感情线最丰满细腻。

要么是过度演义、曲解史实、移花接木,借着历史朝代的空壳,讲着玛丽苏的网文故事;要么是节奏拖沓、剧情温吞,让人看得意兴阑珊。依托网文创作剧本,错乱的史实,悬浮的剧情,扁平的人物,苍白浅薄的叙事,穿越、宫斗、玄幻等新型古装剧与“伪正剧”的霸屏,一度让部分观众感叹“历史正剧亡矣”的感叹。

高精尖创作

创作过《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的著名编剧刘和平,提出了历史剧创作的两难困境――历史剧之“剧”需要保留剧作者自由虚构和发挥想象的叙事特征,而历史剧之“历史”却又要求尊重历史文献记载的史实。他当初在改编《雍正王朝》时就遇到了创作瓶颈,因为雍正改革不是一个能够讲出好故事的叙事对象,无法完成完整的戏剧结构。后来他对原著小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将在雍正三年就已经消失的“八爷党”延续到雍正十三年,让雍正和八爷成为一生的对手,缠斗至最后一集,形成了全剧戏剧冲突的核心高潮。这就是刘和平所看重的历史剧的“诗性品格”。

关于历史剧作的创作,郭沫若曾提出过“失事求似”的观点,要允许创作者不追求事情的“本真”,而追求“相似”。目前业内关于历史正剧的基本创作原则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而曾创作过《军师联盟》的编剧常江表示,“大家审视的视角不一样,你眼里的‘大事’‘小事’和观众眼里的不是一回事。哪些东西可以改,每个人的界定不一样。”

比如在《山河月明》中,朱棣和徐妙云在历史中本是青梅竹马的少年伉俪,而剧集中安排了两人先婚后爱的虐恋,朱棣为了逃避婚约而参军远行,还闯进徐府当面退婚,并且与蒙古公主产生了情愫,这种增强剧情冲突的编排方式就遭到观众诟病。而且剧中为了让历史人物集中出场、历史事件密集推进,还将朱允的出生时间、姚广孝与朱棣的结识时间、“洪武北征”中徐达的出现都打乱,这在严谨的历史学家和历史粉看来不属于“小事不拘”,而是严重失实。能够在历史框架中创作出符合戏剧结构的故事,平衡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让历史正剧成为门槛极高的高精尖创作类型。

与2005年之前的黄金时代相比,历史正剧在当下的编剧团队和受众群体都有了很大变化,其展开角度和叙事方式也应当作出新的改变。以往的历史正剧追求黄钟大吕、煌煌大器的质感,以帝王或名臣将相的权谋博弈为主视角,是男性世界的群像戏,女性角色只是附属和点缀。《军师联盟》是近年来历史正剧新形态的成功示例。编剧在真实史料的基础之上,融入有血有肉的鲜活细节,加入家庭戏份和生活情趣的元素,在正襟危坐和戏谑轻快之间开辟出第三条路径。《军师联盟》能够尊重基本史实又引人入胜,编剧常江说她记得自己戏剧老师的教导――戏得是“戏”。“戏剧是极致、是危机、是压力作用于主人公本身,是起承转合,最关键是‘极致’两个字。”

《山河月明》也在庄谐之间趟出了一条可行的路子,它将历史中那个杀伐果决的朱元璋赋予了更多人性的柔光,强化父亲、丈夫、大哥的家庭氛围,弱化权谋戏份,并将军国大事家事化,用轻松手法拍出了“大明一家人”的感觉。如何拿捏正剧和戏说之间的分寸感,怎样平衡男女观众不同的观赏趣味,是未来历史正剧创作的着力点。

标签:

后台-模块-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
后台-模块-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