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心血管疾病健康管理白皮书》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正式发布,该白皮书对全国7大区域,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患者及家属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在充分了解公众对心血管疾病认知存在哪些不足的基础上,找到提升公众心血管疾病防治意识的发力点。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国家心血管疾病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致死率居首位。随着科技的发展,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手段增多,疗法成熟,治疗效果提升,给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治疗有哪些突破性进展?未来心血管疾病治疗的方向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杀手”
心血管疾病是心脏和血管疾病的统称。“《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指出,受人口老龄化和代谢危险因素持续流行的双重影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和城乡居民死亡的首位病因。”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病医学部教授张然说。
此外,心血管疾病发病还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国家心脑血管病联盟发布的《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显示,我国每6个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及高风险者中,就有一个是“90后”。青年人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或存在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导致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及体内代谢紊乱,长此以往会带来心血管系统损伤。
同时,我国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肥胖等心血管代谢疾病的患病率仍在不断攀升,令心血管疾病防治形势更加严峻。
“心血管疾病仍然是威胁我国公众健康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因此,聚焦我国当前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现状,开展高质量临床研究,全面提升我国心血管疾病整体救治水平,仍然是未来医学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张然说。
多项成果助力心血管疾病防治
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较快增长和投入强度的持续提升,临床研究人员整体水平持续提高,我国的心血管疾病临床研究在多个领域内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并且带动了临床诊治水平的显著提升。
张然告诉记者,在2022年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年会上,我国北部战区总医院韩雅玲院士牵头的一项重磅研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比伐芦定高剂量延长注射与肝素单药对比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被评为年会“最新突破性临床研究”。该研究为长期以来关于比伐芦定和普通肝素孰优孰劣的学术争议画上了句号,研究论文在《柳叶刀》在线发表。
在2022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上,我国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团队展示了“可穿戴设备持续血压监测与房颤风险mAFA项目”的研究数据,证实了对房颤早期筛查、早期干预的必要性和检测技术、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中国医科大学孙英贤教授团队在《柳叶刀》发表了“中国农村高血压控制项目(CRHCP)”的Ⅰ期研究数据,提示乡村医生主导的高血压综合干预模式可显著提高中国农村高血压控制率,这为世界范围内农村和社区高血压防治提供了可借鉴的管理模式。
“此外,2022年中国学者在心血管疾病领域顶级期刊《循环》《欧洲心脏杂志》《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自然》子刊和《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等期刊均发表了众多的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论文,这些研究成果将成为我国未来心血管疾病管理的重要依据,也为全球范围内心血管疾病防治提供了可借鉴的循证医学证据。”张然说。
以临床研究带动治疗创新
未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首先要寻找心血管疾病新的诊断和治疗靶点。”张然告诉记者,虽然心血管疾病药物和器械治疗在不断发展,但是动脉粥样硬化、原发性心肌病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疾病仍旧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抗炎治疗的治疗靶点仍存在争议,根本原因在于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病理过程不够清楚,干预靶点还不够精准。因此,通过基础与临床前研究、流行病学研究和随机对照试验,寻找和验证新的疾病诊断和干预靶点将是未来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机遇和挑战。
“其次,治疗心血管疾病需要增加心血管疾病创新药物和器械的临床验证。”张然介绍,创新药物和器械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前,需要进行设计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近年来,我国虽然在心脏瓣膜微创介入治疗和冠心病介入治疗器械研发方面紧跟世界前沿,不断有新产品问世,但仍需要基于中国患者人群的临床验证,这也是今后一段时期心血管疾病研究人员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此外,张然还提到随着科研人员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药物的药理学机制有了新的认识,已上市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对于经典适应症以外的疾病会有潜在治疗价值,这些临床实践的新发现和新经验需要通过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其治疗价值和安全性。
“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和医学大数据也为心血管疾病的智能精准诊断和防控带来了新的突破,提供了全新的疾病筛查和管理手段。”张然说。
标签: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