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兴蒙”行动激活发展第一动力

以“科技兴蒙”行动激活发展第一动力

未知
后台-模块-广告管理-内容头部广告位
后台-模块-广告管理-内容头部广告位

内蒙古明确开放合作搞创新、突出特色搞创新、抓住关键搞创新的工作路径,扎实推进“科技兴蒙”行动,在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合作共建搞创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科技兴蒙之路通衢广陌,愈走愈远。

近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国家乳业创新中心奶牛核心育种场与国家胚胎工程中心基础设施工程已全部完工。到2023年底,该项目将实现存栏3500头。建在伊利集团的国家乳业创新中心,是全国唯一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联合了21家国内乳企和18家高校、科研院所,形成了创新链条完整的产学研融合团队,将打造全球最大的乳业实验、测试、转化服务平台,全球最大的乳业中试基地,全球最强的乳业标准法规服务机构。

这十年,中央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将其列为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

内蒙古牢记嘱托砥砺奋进,明确了开放合作搞创新、突出特色搞创新、抓住关键搞创新的工作路径,扎实推进“科技兴蒙”行动,在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合作共建搞创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科技兴蒙之路通衢广陌,愈走愈远。

借梯登高 将合作创新走深走实

2018年10月16日,近90岁高龄的袁隆平院士亲自带着科研团队来内蒙古兴安盟考察高寒地区水稻产业,在自治区科技厅和兴安盟盟委行署支持下,组建成立了袁隆平兴安盟院士工作站。

在此后4年多的时间里,院士团队开展了优质高效北方寒地水稻、耐盐碱水稻、旱作水稻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模式等多项研究。目前已培育出“蒙隆”系列种子13个水稻新品系,有3个获得自治区品种审定证书。

4年来,该院士工作站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13项,推广面积59.3万亩,示范区传统稻单产最高715公斤,按兴安盟135万亩稻田计算,水稻增产为7.5万名稻农人均增收3000多元。

“内蒙古科技创新基础薄弱,创新能力相对不足,借梯登高、借船出海是破解瓶颈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科技兴蒙’行动中,‘4+8+N’机制的落实和不断向前推动是关键。”内蒙古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的组建,就是内蒙古实施“科技兴蒙”行动,深化“4+8+N”机制的重要举措,是“政府引导、产学研用融合、金融资本助力”的新型研发与转化模式的生动实践。

该研究院以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为目标,融合东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上海市优势创新资源,重点围绕新材料与智能制造、能源与化工、现代农牧业、生态环境、医药健康、数字经济等领域开展科技服务、中试研究、产业孵化、人才培养等工作。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还联合共建了上海交大包头材料研究院、霍林郭勒先进铝材技术创新中心、鄂尔多斯现代能源创新中心、巴彦淖尔现代农业创新中心、呼和浩特大数据创新中心、呼和浩特临床转化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载体,促成了高纯氧化铝、彩色氧化锆、活体人脸识别技术等一批先进成果在内蒙古落地转化。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钢研总院等大院大所的合作交流走深走实,2020年以来,全区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合作主体签订科技合作协议300余项,推动区外200余家高校、科研单位参与内蒙古创新发展,合作共建了60余家研发机构,引进40余个院士团队,实施一批成效显著的合作项目,涌现出一批重大合作创新成果。

运筹帷幄 战略性科技力量加速崛起

2020年,内蒙古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青城之光”刚建成运营不到1年,就斩获2020中国高性能计算机性能Top100第4名,国际人工智能性能AIPerf500排行榜第6名,跻身中国运算能力最强的超级计算机行列,成为呼和浩特乃至内蒙古自治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标志性成就。“青城之光”由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主管并投资,和林格尔新区承建。

2011年,内蒙古首个云计算项目启动。短短10年时间,中国移动呼和浩特数据中心、内蒙古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东方超算云内蒙古超级大脑项目等一批云计算项目拔地而起。

目前,这里建成运营、正在建设和洽谈推进的数据中心项目已有16个。和林格尔新区已建设成为国内最大的数据中心园区,扮演着国家“东数西算”内蒙古枢纽的重要角色。

内蒙古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全区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全局来看,扎实走好‘科技兴蒙’之路,就必须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科技兴蒙’行动启动以来,内蒙古以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战略任务为牵引,统筹布局强化全区战略科技力量,着力破除限制科技创新水平提升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重塑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格局以提高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

高起点、高标准推进“三区三中心三室”建设在内蒙古已见实效。今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获国务院批复,是全国唯一以硬质小麦和肉羊为主导产业的农高区;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获科技部批复,是我国乳业领域目前唯一的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鄂尔多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国家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工作正在加快推进。

“以实施重大科技任务为牵引,推动自治区企业牵头与国内高水平科研机构、行业领军企业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和创新联合体。目前已备案新型研发机构34家、创新联合体52个,创新联合体共吸纳区内外企业、高校、科研机构384家,集聚国家、自治区级创新平台500多个。”内蒙古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说。

优化环境 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2021年,内蒙古科技厅出台《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揭榜挂帅”实施办法》,围绕“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战略定位,从企业提出的上百项各领域共性环节和关键技术中遴选出首批15个技术攻关类揭榜挂帅项目。到今年,共促成区内外49家科研单位与12家榜单企业签约合作攻关,撬动研发投入1.9亿元。

“这次成功尝试不仅坚定了我们继续推进重大项目‘揭榜挂帅’的信心,也带动了一些盟市、企业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工作的开展。”内蒙古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与去年启动的首批自治区技术攻关类“揭榜挂帅”项目相比,2022年种业、“双碳”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不仅出榜机制、揭榜主体有别,研发投入带动效应明显,还首次导入“赛马”机制。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以改革为抓手,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问题导向,出台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法规,采取一系列支持创新的硬核举措,优化创新环境,完善治理体系,激发创新活力,为内蒙古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去年,内蒙古出台《内蒙古自治区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以政府投入刚性增长引导带动企业社会多元投入,逐步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全区R&D经费投入从2012年的101.4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190.1亿元,年均增长7.2%。投入强度由2012年的0.64%增长到2021年的0.93%。

在畅通转化渠道、为科研机构人员减负方面,内蒙古修订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出台加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意见,在呼和浩特和林格尔新区创建自治区首个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培育形成了以内蒙古科技大市场为代表的线上线下技术交易与成果转化平台;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奖励机制,试点赋予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推动高校、科研院所获得更大科研自主权。改革财政科研经费管理,开展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赋予科研人员更多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自主权,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减轻科研人员事务性负担,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的、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

内蒙古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取得成效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区依然存在创新基础薄弱、研发投入相对较低、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稀缺等突出的问题和短板。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聚焦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与高水平创新体系建设、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等关键环节,加快推进各项科技创新政策扎实落地。” 

标签:

后台-模块-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
后台-模块-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