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幸福生活)边角地建公园 重庆城市发展与山水共美

(人民幸福生活)边角地建公园 重庆城市发展与山水共美

未知
后台-模块-广告管理-内容头部广告位
后台-模块-广告管理-内容头部广告位

  重庆6月17日电 题:边角地建公园 重庆城市发展与山水共美

  作者 张旭

  盛夏未至,从重庆解放碑的高楼大厦间出来,经国泰艺术中心,走入约750米的戴家巷崖壁步道,可以看到老城墙、吊脚楼遗迹、城市灯光和现代化大桥。

  “多年前,这里只是荒坡。”重庆市民刘兴明说,这条崖壁步道“可于城市繁华处,览重庆古今之美”,不仅是出行便道,也成了当地一景,吸引不少游客。

  重庆被“两江、三谷、四山”环绕,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多崖壁、江滩、滨江小道,在实现城市发展与山水共美过程中,对这些边角地的利用,极度考验规划者、治理者的智慧。

图为戴家巷崖壁步道。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供图
图为戴家巷崖壁步道。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供图

  “要利用好这些‘灰’空间,必须因地制宜,整合好资源,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公共空间研究所所长万梓宇说,这需要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利用城市边角地进行“微改造”,同步完善城市功能,让其走进民众的日常。

  崖壁步道、山林步道、滨江步道、体育公园、口袋公园……一块块边角地,在规划者和建设者的努力下“变废为宝”,与景观、文化、健身休闲等融合,既彰显着山水城市的魅力,也演绎着市民的日常生活,丰富城市功能的同时还延续着城市文脉。

  重庆市城市管理局介绍,截至2021年底,重庆利用中心城区边角地建设109座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绿化美化边坡崖壁等1300多处,累计建成各类公园2000多个,让民众在家门口就有“健身房”“小花园”。

图为山城巷步道。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供图
图为山城巷步道。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供图

  “以前是‘逃离’城市去找旅游的感觉,现在开门推窗即景,而且配套很完善。”刘兴明说,身边越来越多人热衷在家门口过周末,比驱车赴远“更安逸”。

  万梓宇说,“边角地建公园”目前已产生不小社会效益,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还会随着本地人、外地游客的参与,产生更多经济效益。

图为重庆桥墩下闲置地变身市民运动公园。 陈超 摄
图为重庆桥墩下闲置地变身市民运动公园。 陈超 摄

  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总建筑师褚冬竹认为,对边角地的创造性使用,是城市空间精细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和具体体现,也是建构更完善公共空间体系,营造城市空间趣味性、实用性、差异性的丰富载体。

  “由于边角地的大小、尺度、形状各不相同,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多种多样,在边角地转型升级中需要因地制宜、灵活应对。”褚冬竹说,紧凑高效地将功能植入各处边角用地中,形成了城市空间体系中最具灵活性、多样性、亲切感的“公共空间系统末梢”,对近距离服务社区、提升公共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图为重庆桥墩下闲置地变身市民运动公园。 陈超 摄
图为重庆桥墩下闲置地变身市民运动公园。 陈超 摄

  此外,随着部分老旧、偏僻的边角地转型升级,由于其使用频率、使用状态的正面发展,也极大提升了原老旧环境的安全性,减少了负面问题的发生概率,在城市空间高品质发展过程中具有显著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改善了民众的生存环境、居住环境、生活环境,是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具体体现,也是以实际行动改善和发展人权的具体体现。”西南政法大学教授谭启平说,在点赞城市建设水平的同时,让城市更美丽也体现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精神。(完)

标签:

后台-模块-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
后台-模块-广告管理-内容底部广告位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