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效避孕药历史约有50年,短效避孕药历史已经历了四个阶段,避孕药的功效还是可以认可的。部分女性可能会有胃部不适等副作用。
短效避孕药
短效口服避孕药以其近乎百分之百的避孕效果、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受到越来越多现代女性的欢迎。然而,不同女性对短效口服避孕药的适应性也不相同,有的人几乎没有不适感觉,也有的人会出现一些副反应。其中,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为多见。
有些女性服药后,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头晕及嗜睡等类早孕反应。这是因为,短效口服避孕药大多由人工合成的雌激素与孕激素配制而成,其中的雌激素会刺激胃黏膜,导致不适。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服药初期,坚持用药两三个月后,会逐渐减轻或自然消失。
专家介绍,掌握正确的服药时间,是避免类早孕反应的好方法。“一般,空腹服药出现的类早孕反应较为明显,而饭后服药可以减少雌激素对胃黏膜的刺激。再加上,类早孕反应多在服药后4小时左右出现,所以短效口服避孕药最好是在晚饭后或八九点时服用。这样,一来能保证服药时胃中有食物;二来等到出现类早孕反应时,女性已经睡着了,就不会明显感觉到不适。”
更新换代
口服避孕药自诞生至今50年来,走过了保证避孕有效性,提高使用安全性,并给女性带来更多益处这3个发展阶段。现代口服避孕药的雌激素含量已经从最早的150微克降至50微克以下,这一剂量对人体已非常安全了。而孕激素成分的不断革新,则让女性在有效避孕之外收获更多。
复方口服避孕药(COC)诞生于1960年,它是雌激素与孕激素的混合制剂。因为合成的孕激素并不能完全模拟人体内自身激素水平的调节,除了避孕这个主要效果外,还会带来痤疮和体重上升等让人不堪承受的副作用,所以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开发避孕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的口服避孕药。几十年来,随着医学科学和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口服避孕药中的孕激素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变迁,不仅避孕效果逐渐提高,药物的副作用也在不断减轻。到目前为止,随着制剂中包含的合成孕激素的更新换代,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第四代口服避孕药。
第一代孕激素即炔诺酮、甲地孕酮,它们属于雄激素衍生物,使用剂量大,副作用较强。第二代孕激素即左炔诺孕酮,市面在售的避孕药品中仍能见到这一成分。
第三代孕激素即去氧孕烯(地索高诺酮)、孕二烯酮,除副作用较少外,相比以前的孕激素,避孕效率更高;同时有抗雌激素作用,可使妇女原有的痤疮减轻或消失。但同第二代一样,第三代药物仍会导致水钠潴留,不能对抗体重增加。不过除此之外,第三代避孕药已可以实现预防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作用。
第四代孕激素是新采用的屈螺酮,这是一种与传统孕激素结构不同的激素。在保持高效避孕能力的同时,它可有效对抗传统避孕药物引起的浮肿和体重上升现象。另外,它还沿袭了第三代口服避孕药对一些恶性肿瘤的预防效果;同时对女性生育能力和后代的健康发育并没有不良影响,停药后即可怀孕。
通过对口服避孕药历史的回顾,我们可以看到,新型的短效口服避孕药已经不再像最早的避孕药那样存在较大副作用,它不仅有着高于安全套的避孕有效性,更能够给女性带来光洁皮肤和头发、控制体重、预防一些妇科疾病等额外的益处,是健康育龄女性值得选择的常规避孕方式。
谨慎避孕。
标签:
发表评论 (已有 条评论)